01
新媒介角色——虚拟数字人
媒介是人身体的技术延伸,计算重塑媒介的延伸。从未来媒体形态和服务模式看,计算机图形学、语音合成技术、深度学习、类脑科学、生物科技、计算科学等聚合科技带来语义传播与无障碍传播的新空间,由此诞生的虚拟数字人将以新媒介角色,广泛应用在元宇宙新生态中,担任着信息制造、传递的责任,是元宇 宙中“人”与“人”、“人”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孪生关系的新介质。
02
虚拟数字人产业进入快车道
2021年,中国媒体智能化是虚拟数字人产业进入快车道的重要助力。通过打造集“智能内容创作、智能内容加工、智能内容运营、智能内容推荐、智能内容审核”为一体的内容生产平台,智慧型全媒体的多模态传播体系逐渐形成。新华社、人民日报、央视等权威媒体,抖音、快手、 B站、小红书、虎牙、爱奇艺等视频平台为虚拟数字人的展示及运营提供了舞台。人们越来越多地在媒体 上见到虚拟现实和虚拟数字人的呈现画面,多模态融合的文化叙事,将5G与VR/AR技术、虚拟场景与现实舞台相结合提升媒介沉浸感和创造媒介体验新模态。
03
虚拟数字人影响力的主要指标
智慧型全媒体的多模态传播体系中,传播力、创新力、社会力是衡量虚拟数字人影响力的主要指标。其中,虚拟偶像拥有众多粉丝,在传播影响力指标上表现出色;金融、零售、地产等企业推出的虚拟员工, 在技术、营销等上持续投入,创新力指标表现亮眼;媒体与个人是虚拟主播的“两类”实践者,媒体为专业化团队,在虚拟主播的智能化、公共服务价值上贡献多;而数以万计的个人虚拟主播,则重点贡献了各类创新服务。
04
虚拟偶像、虚拟主播、虚拟员工
虚拟偶像、虚拟主播、虚拟员工是当前虚拟数字人产业中应用最多、商业化价值最高的三个类型。在《2021中国虚拟数字人影响力调研》中,用户最关注的特征调研中:60%以上的用户最关注虚拟偶像的 是“外形好”、“作品好”;66%的用户关注虚拟主播的“主持有特点”,69%的用户在意主播的“特色性格、 人设”;虚拟员工最被在意的是服务性,50%的用户认为“技术强”、“跨界合作与服务”很重要。调研同时显示,80%的用户目前愿意为虚拟偶像的花费在千元以下,“隐私安全”是用户对虚拟数字人最大的担忧。
05
前途无量的数字人
虚拟偶像具备“更流量”、“更安全”、“更科技”、“可延展”四个特征,可沟通和吸引年轻用户,人设稳定、言行稳定、不易塌房,科技感强,拥有语言优势、技能优势,可实现跨时空、跨品牌、跨物种等创新合作,在制作、 运营成本下降的趋势下,将迎来大发展、大竞争格局。虚拟员工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,成为企业的重要数字化资产。“每个企业都拥有虚拟员工” 将成趋势;虚拟主播将持续媒体运营及个人虚拟up主的“两类”参与态势;身份型虚拟数字人,即“虚拟分身”将成虚拟数字人的爆发点。
文字部分来源:智慧城市行业动态